“管财主”的投资摘要,投资逻辑

shisansang 2天前 阅读数 14 #投资

https://mp.weixin.qq.com/s/-TmHxlNjGnMCF_nCwi6HfQ


底部顶部识别

1. 一大片的公司股东不断增持+公司回购+私有化收购,一般都是底。即便是08年底最疯狂的时刻,也就三四十家公司回购而已。相信价值吧!

2. 当你发现满街都是便宜货,实在太多选择,不知道该买哪些时,基本上你选对时了。

3. 印象中港股牛市尾声时,除了地产股外,几乎找不到1PB以下或者10PE以下的股票。现在还是有一大把,所以我还是比较乐观地满仓着。

4. 港股里,成交量低迷时往往才是真正的底,都跌到没什么人想卖了。

5. 别人悲观时你必须悲观,别人绝望时你才可以贪婪;别人乐观时你必须比任何人更乐观,别人贪婪时你悄悄地离场。

6. 要看什么时候,如果明年5000点,我当然跑。如果五年后5000点,公司资产增厚了,估值下来了,已经没有跑的必要了。

7. 跌不是买入的理由!想英雄救美也得弄清楚市场在担心什么!一般来说,买家并不会比卖家更聪明!底是圆的,底是圆的,底是圆的!尖的顶。

8. 大量公司回购,大股东/管理层自愿增持,私有化/被收购,成交量低,无IPO,这些都是底部特征。

9. 多数的傻瓜决定顶部,少数的傻瓜决定㡳部,成交量大幅减少甚至干涸,是最有力的见底的指标。

罗伯逊致投资人的信当中提出五个特征来说明市场触底

1. 回购占已发行股本的10%,占流通股的16%。

2. 共同基金持有大量现金,投资者弃股投债。

3. 个人投资者在股灾后损失惨重,一直在观望。

4. 华尔街百无聊赖,经纪人无所事事。

5. 崩盘使所有人风险偏好都极低。

6. 这样的观察是价值投资者们值得学习的,全面而细致的市场观察。

股票筛选清单

1. 确保公司管理层具备诚信,年报没有造假;首先评判上市公司老总的道德,他道德高尚,才会财报真实,给你努力工作。

2. 市盈率足够低时开始买入,最好十倍以下;

3. 确保每股盈利未来两三年还能够保持遂年增长,越高越好;

4. 未来三年内要有可预见的诱因令市场给予比买入时高50%以上的市盈率;

5. 遇见估值较低的股票时,卖出估值较高的进行替换。(各行业和股票市值规模不同会影响给予的估值);

6. 1至4条情况有变则尽快进行换马,不要浪费机会成本;

7. “长期投资于被低估的股票”是指长期投资于一系列被低估的股票池当中,这个长期投资并不是指长期投资于某只股票,指的是长期满仓不选时;

8. 笔者偶尔也会进行投机套利行为,但以不超过组合的10%为上限。

9. 不碰毛利率高于30%的工业股,没有几家不出事的;

10. 不碰上市未满三年的民企,近年来IPO前的包装,里面的水越来越深。

11. 要求股票过去五年的平均ROE在15%以上,这一点以前一直少关注,吃了不少亏。

12. 不向浮亏严重的持股加仓。

13. 尽量回避营收下滑的公司,因为这要么是竞争下的输家,要么是行业真不行了。

14. 一般来说,我选择标的会要求一两年内出现一些可以预见的利好。对于无法预见的复苏我还是算了,性价比不算高。股票投资比实业好的地方也在此,你可以选择共富贵而不共患难,拍拍屁股走人。

低估变量

1. 重大的资产重组经常是价值发生重大变化的因素。资产重组,会使资产在不同的运营条件下发生可能更高的效率,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成长变量。资产重组可以有多种形式,有可能是资产注入,有可能是被收购,有可能是被分拆,有可能是剥离,有可能是完全置换,等等。

2. 隐藏资产的价值获得重估的机会。所谓隐藏资产,常常是一些账面上表现得非常弱小的容易被忽视的非主业资产,有些甚至是账外资产。当这些被忽视的资产获得出售或重新开发的机会时,它们的价值可能会较大的提升,这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成长变量。

3. 行业周期性反转的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的成长变量。在一些强周期的行业中,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的时候,可能并不等同是坏消息,反而可能意味这个行业在接下来的若干时间里会实现“扭亏为盈”,如此一来,整个行业的价值都将面临重估,这也是一个极重要的成长变量。

4. 政策驱动的导致的成长变量。国家政策常常有扶持弱者的趋向,比如,当某个行业处于困境中时,可能政策层面就会推出一些有利措施。比如,金融危机后我国实行的“家电下乡”就极大地推动了家电行业的成长,这也是一个导致“便宜货”出现转机的重要因素。

5. 管理团队的更换。在决定资产价值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人才总是更能有效地利用资产,使其产生更高的效益。我们在关注“便宜货”的成长变量时,应当特别留意管理团队的更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成长变量。

6. 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和成功。产品和服务是公司利润的源泉,新的产品和服务就是新的利润增长点,当然,新产品新服务只有获得成功之后,才能真正产生利润,但无疑它们都是重要的成长变量因素。

7. 商业模式的转变。有些资产可能一直表现平平,很可能是因为商业模式压制了它应有的价值。因此,当商业模式有创新时,其价值可能面临重大转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成长变量。

8. 经营和激励机制的转变。有些资产可能之所以盈利不好,很可能是因为机制问题,导致团队不够积极性,如果实行了MBO之类的转变,则可能会发生很大的价值变化,这个因素也需要加以重视。

9. 施派最喜欢的是股票停止派息时买入,然后耐心等待恢复至正常派息,他的很多公开过的持股,当时都是这种情况。

10. 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危机真正出现时,高杠杆企业自然会现出原型,再去买那些无辜受牵连的企业。

11. 不诚信的公司一般都有折价,我们要找的是被错杀了的诚信公司,十倍甚至百倍股往往就是从不信任开始的。

仓位配置-持有和卖出

1. 内在价值可以越涨越便宜,也可以越跌越贵。我会定期按照基本面的变化,检查各持股的内在价值变化。

2. 买入时机: 1. 回购力度是否大,是象征性的还是较为持续性的; 2. 是高位回购还是低位回购,高位回购的还是建议适当回避; 3. 如果大股东或者其他董事同时还有增持的,就更加完美了。

3. 卖出时机,港股一天不回到中值以上,我会一直满仓下去。顺便说一下何时卖出,一般来说,卖出离不开5大理由。(1)估值已经不便宜了;(2)有更便宜的股票可供换马;(3)公司基本面迅速恶化,而估值并未反映这种恶化;(4)买入的理由不存在,也就是判断失误;(5)管理层诚信不再可靠。

4. 如果你坚持四折买入,即便是熊市,分散之下,所有持股跌都随着熊市至三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大概率的情况下,可能是部分跌至三折,而部分却涨至五折,此消彼涨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做到不亏损的。

5. 低估的股票。此类投资有时候很快就能获利,很多时候要用几年时间。在买入时,基本不知道这些低估的股票怎么能涨,但是正因为黯淡无光,正因为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利好因素带来上涨,才能有这么便宜的价格。

6. 前景不明朗而我无法判断何时好转之前,我一般都会尽量避免加仓,否则仓位太重了而股价进一步下跌就会很被动。价值投资绝对不等同于越跌越买,最坏的情况下底会在哪里也很重要。一般来说,我更愿意选择越跌越买中新药业S股或者上海药业H股这种估值低,但是盈利预见性高的股票。

7. 低估换更低估,本质是提高组合的内在价值,加固安全边际,这与市值无关。六折换四折,短期内可能会变成七折对三折,潮退的时候才显威力。所以价投总是熊市牛B,牛市熊样。

8. 成交量低的时候,往往才是好的买点。

9. 网格操作以中值为锚,越偏离中值,出现的概率越低,所以极度低估是不常出现的,在极度低估期间,要加大买入的力度,买入档位也要加密。而在极度高估期间,加大卖出力度及频次。

行业与公司评估

估值以及行业评估

1. 周生生开始建底仓,这么强的品牌,1PB肯定吸引的。

2. 我不懂医药行业。我只知道再差的医药股也不应该低至1PB,怎么样也应该比化工股有点溢价,好歹也多了个渠道的优势。不要小看渠道的价值,多少开厂的人能够生产出好产品,却死在了渠道开发不力之上。

3. 预测7PE的夕阳行业对我来说已经不是特别便宜了。

4. 1PB买代工股真不是什么好主意!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

5. 不同ROE的股票,中值不一样。

6. 券商股高于1pb都不是好的介入点。

7. 请教财主物管行业大概能给多少PE?无负债零增长高派息的永续股,按照7%-8%年化贴现,应该值15至18PE之间。

8. 都是美元债,人民币贬值受害者;石油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贬值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和减少资本支出。

9. 我做了十几年厂,只能说,代工与零部件供应厂,迟早都是要被剥削的对象,品牌商在只是刚刚开始扶持你上位的时候,可能会给予些少支援,但最后还是要压价的。10PE顶天了。

10. 零售行业营收下滑别轻易介入,固定成本摆在那里,有感!

11. 如何给联邦估值:将业绩分为三部份,抗生素以及原料药,兽药、糖尿病以及减肥药,其他在研药。然后分别给予估值。因应他们不同的增长潜力给予不同的估值,然后就得到我心目中的估值。

12. 便宜还是贵,不看股价,看两年年报,按照负债率、增长率、现金流、库存、应收、行业地位,闭眼做个估值,是个不错的主意。我的很多股票都在五折以下。

13. 现金流指标、增长指标,与其公司的派息情况,这些也需要考虑的。

14. 我会尝试毛估估一下公司三年后的盈利区间,然后乘以一个合适的市盈率,再比较一下现在市场价与我心中的合理价格大概有多少差距,然后再根据不同公司的财务状况,乘以一个折扣率(0.7-1.1),财务紧张的折扣率要求会高一点。

15. 施老年代资产与设备更新周期更慢,市场竞争没有现时剧烈,公司的无效资产比现在要少很多,这些需要多注意。

组合的思考

1. 其实只要找一堆确定不怎么可能亏损的股票做成一个组合,基本上就是肯定盈利了。但是很多人总是喜欢找有可能大幅上涨的股票,效果反而更差。

2. 你用搜索软件寻找一下0.4PB,以往派息记录良好的股票,现在现金流入良好的。再从中找出业绩有增长或者未来会有反转的,其实选择并不是很多。

3. 一个相对分散在不同行业,长期保持15-20只持仓的组合,要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是集中型组合的数十倍!这点道理一般人我是不会告诉他的。

4. 低估值,高股息,穏增长,未来还存在提高分红比率的可能性。

5. 银行股低估就超配银行股,地产股低估就超配地产股,H股低估就超配港股。B股低估就超配B股。反正就是大猩猩扎飞镖的方式,买一堆股票,但是这些年地雷无数,所幸手脚还健在。(小兵)

6. 如果一个人选股上有能力做到平均赢,而他又相信自己的运气是随机分布的话,他更应该选择分散投资。一只股票亏50%,另一只盈利100%,平均下来一整年也有25%收益。今年重仓个股盈利100%,明年重仓个股50%,平均下来就是两年白干了。

10. 考虑组合的股息率。

11. 我们的基本建议是,所购股票组合的总体利润与价格之比(市盈率的倒数),至少应该与当期高等级债券的利率一样高。这就意味着,不高于13.3倍的市盈率,相当于收益率为7.5%的AA级债券。(聪明的投资者)

价值的理解

1. 公司现在拥有什么,比未来可能获得什么,重要太多了。可是资本市场却很可笑,一个现在拥有十亿资产的中年人,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模型下,他的价值极有可能不如一个宣称中年时可以拥有十亿资产,现在却身无分文的人。

2. 在股市呆久了的人才会明白定量的重要性是十倍于定性,老巴是资金量太大了,必须长期持有,不定性已经不行了。喜欢定量的投资者相信经常会面对这样的情况,对于公司的前景判断完全出错了,但是由于定量做得好,出价足够低,公司前景的恶化早已过度反映在股价上面,判断出错倒是把钱给赚了。

3. 一般来说,不管什么周期性行业,超过5%的供应缺口,已经可以称为供应紧张了,而超过5%的超额供应,已经可以算是过剩严重了。过去两三年,中国煤炭供需关系仅仅是几个点的变化,煤炭价格就跌一半了。

4. 只要再看远两三年,就可以预估到合理的盈利水平了。挖到金矿,并不需要等到卖了金子我知道他的盈利水平。

5. 低PB的公司更多隐藏资产,或者叫暂时还没产生收益的资产,当然,除此以外,品牌商誉、人脉、客户渠道也有价值。我有个朋友,公司亏了好几年,几乎没有资产了,但是因为经营了三十年,全球客户的database足够多,被过去的竞争对手收购了,一千多万元。相当于一个客户值三万元,包括了dead client。自己创业累积客户,就这个过程也得耗三年,所以我一直坚信,一门上了轨道的生意,以1PB卖给你,就是捡钱。

6. 你知不知道如果什么也不懂,办一家公司要走多少冤枉路才能赚钱?所有人自己创业都是1PB的,一开始都是亏的,需要累积客户与经验的。如果你认为一家创业型的上市公司,里面已经有一些具经验的股东与员工,市值只相当于手头现金,这叫没投资价值,这叫忽悠大家,我没话可说。等大家看到它有前景的时候,真的会是这个价吗?

财报

1. 财主讲讲读这么多财报的时候,有啥技巧能比较快的抓住重点吧:上下半年对比,另外和去年同期对比,应收帐变化、库存变化、毛利率变化、扣非利润率变化、手头现金和有息负债变化、另外看看现金流是否能够和盈利变化同步?

2. 我建议可以先选一些公认的好公司出来,然后一口气逐一连着看它们的招股书和年报,以及它们当年的新闻,连着看有连贯性,看好公司的发展历程有点像看故事书,会比较舒服,对于将来判断那一些是好公司也有帮助。

3. 你有多余时间,应该用来看公告和年报,招股书一定不要错过。

风险管理与心理

风险识别

1. 现金流大幅低于盈利,这是一个很差的先行指标。

2. 一家公司盈利即将大倒退,往往是现金流先出问题的。

3. 营业额显著向下的工业股,正常情况下不应该碰的。尤其是销量也跌的话,基本上可以判断为竞争下的输家了。如果同业也跌,那就是输家的行业了。有感!

4. 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营业收入减少的公司,总会出现令你意想不到的麻烦事。

5. 毛利润不寻常的公司,pass 掉不吃亏。

6. 要注意行业景气度!行业高景气下的高PB高ROE高毛利率的公司往往很危险,反而行业差时依然可以维持盈利,即便低ROE的公司也有可能由于将来ROE的回升带来超额回报!都是泪带来的经验。

7. 我的感悟是,营业额下滑还不必担心,但是对于销量下滑的公司,抄底的时候要多加注意。产品销量下滑、同店负增长,这些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指标。注意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避免绝大多数被替代的行业,科技进步再快,变化也不是一觉醒来的事情。

8. 我只是按照最新的公司披露的公告实话实说而己,五一黄金周同店销售继续负增长,这是我最不喜欢的指标之一。我建议反转确定前不要太重仓,我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

9. 利润率不寻常的高,应收过高、存货过多、现金多又大额借钱,每年不合理的巨额资本支出,经常变换生产产品,大量的重估收益,过多的非控股型收购。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

10. 一间公司开始不务正业,往往是因为老业务真的不行了。(格力)

11. 港股老千骗子简单排除:应收大的,毛利率比同业高太多的,库存量太多(一年营收的成本)或者太少的(几乎不到一个月),关联交易多的,持续多年资本支出比现金流入多的,供股配股多的,手中不缺钱却派息很少的,大股东持股只有30%左右的,福建人开的,宜兴市的,东三省,四川云南的,香港金融行业的,任何农业的,这些都是高危。

逆向的理解

1. 真正的逆向应该是大家连逆向的兴趣也没有的时候,反过来说,市场的高位往往发生在涨到大部分人连看空的勇气也没有的时候。尖的顶,圆的底,不是没有道理的。逆向是逆人性,超越基本面变化的恐慌。

2. 你以为安坐在湖中可以耐心等待大鱼上钩,岂知湖中的大鱼也在等待着一年不知道多少艘的沉船。正确的位置,正确的时间是很重要的。

3. 买错买早远远比买对的时候多,错过只是没赚钱,做错可是要亏的。

4. 对于股票,我只想说,相信价值,你不会知道风什么时候来,会不会来。一篮子买入一堆低估的股票是一个好方法,东方不亮西方亮。也许你运气很好,也许不好。单一持股会严重影响心态与判断,从此不再客观。切记。

5. 冷静下来,重新计算新的内在价值。如果是毁灭性的灾难,肯定是马上逃,如果不是,就算算新的内在价值与现价之间,有多少安全边际,手上的目标股票的安全边际是否比它更好,另外也要考虑适当的分散性,反正就是冷静别冲动。

6. 价投要把自己的恐惧也给逆了才行,这两晚我一直没睡在干这事。跌怕了吗?翻看一下年报与公告,确定自己没有犯错,买入的理由依然不变,咬紧牙关再下一单。

7. 最好的投资机会都是悲观+不确定性时买入,当确定性出来后,已经很难有好价格了。有时候看似“风险”很高的股票,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风险;倒是很多确定性高,估值也高的股票,往往坑埋一批又一批的人。

情绪常识

1. 投资的本质就是概率的游戏,众人都去的地方不去,众人不去或基本面有点问题的品种是获取超额收益的来源。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大家都觉得没有风险的时候。

2. 做投资,宁可低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眼光。

3. 投资最重要的是本金,切记!任何时候不要用你需要的东西去换你渴望的东西。

4. 任何形成一致性的乐观都是极度危险的,一致性的看好的股票最大的危险在于一但预期改变,所有的多头瞬间都成了空头,可供逃生的时间非常短暂。

5. 每一次股市低迷,总是有不少人取笑过早满仓的价投,早应该知道留点种子,但是股市回过头大涨后,这些人手中还是满满的种子。每次的故事都一样,只是换了一批又一批的人而已。

6. 有趣的是,对大部分人而言,当他们认为会有钱赚的时候,冲进去一般都是亏着出来;而当他们都认为很危险,亏损机会很大的时候,往往才是最好的买点。

7. 当大家都看空时,我看到了一大批待在交易所门口,持币待购的多头。

8. 买错了而赚钱了只会是悲剧的开始,买对了而亏损,赚钱只是迟早的事情。

9. 资金流向决定汇率,所以才会有某个发达国家突然加息,汇率也跟着大涨。

10. 股权投资者对于估值虚高的企业,只能共富贵而不能共患难!尤其是公司才刚刚出现麻烦。

11. 牛巿看利润表,熊市看资产负债表。

12. 如果真的存在确定性的东西,大家又何必买保险?保险就是平均输呀!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确定性的增长,很多预料之外的事情说来就来!

13. 有一种苦难叫一沉不起。别相信什么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从别人身上学习失败的经验就好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次失败代表永恒。

14. 最容易亏钱的方法是趁回吐买入,比追高要危险十倍百倍,切记!

15. 其实所有股票都有瑕疵,只是在股价下跌阶段问题往往被放大了。

16. 资金越少越容易做到只与公司共富贵而不必共患难。

17. 见鬼的事情,多数都是小概率事件遇到一起了(小兵)。

18. 高息环境,对高资本投入的股票才不友善!高利率时代,备受追捧的都是温和增长的高息股,对于需要融资的高增长股,市场会担心其融资环境的可持续性。

19. 我说过我最喜欢在行业一片惨淡中寻找低成本扩张的竞争者。低成本扩张竞争者指的就是它在同业中,它经营成本与营效做的特别好。最理想的情况是它的售价比同业的成本还低。

20. 一个行业,如果中国的企业太多,尤其是国企太多,长远来说都没有什么好回报。

杠杆的理解

1. 为什么股灾总是会超跌?因为往往是负债的人决定最低价,楼市亦然。

2. 反正我是坚持零杠杆的,并相信股票最终会回到合理价,加了杠杆,命运就要交给疯子与傻子。

3. 不上杠杆就不存在系统性风险,没有泡沫的大跌从来不是风险,经营上的基本面恶化而股价未充份反映的,才能算是风险。

4. 杠杆的可怕之处在于,你蒙对的次数越多,你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也会越大。

投资理念与学习

投资理念

1. 我们强调低估逆向平均赢,其实是用概率的计算代替了个股的确实性,以股票整体组合的安全性代替了个股的安全边际,相信自己无知但却有常识,重定量而轻定性,即使对个股有80%不亏损的判断,还要留有足够的安全垫,让低估值已经充分反应各种未来不良预期。低估逆向平均赢,分散是为了达到平均赢的目的。一场赛马十二匹参赛,你分散下注十一匹,这种分散有义意幺?重点在于平均赢,而不是为了分散而分散。放弃单笔投资不亏损的思维,考虑整体不亏损,期望值为正的投资。

2. 我一直强调:低估逆向平均赢。为什么要求低估?因为我也是平凡人,深度的打折才能够保障自己犯错了而不至于严重亏损;为什么要求逆向?因为大众情绪是盲目的,市场总是会过度反映,对行业的偏见会造就机会;2.为什么要求平均赢?因为人会死,企业也一样,你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犯下致命的错误。

3. 谁说烟蒂派不关心成长性是很多人的错误理解。如果完全没有成长性的股票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回归。不少成长股不成长,也有不少烟蒂股高速增长!买烟蒂股的原因在于判断错误也不会怎么亏损,看对了获利比较丰厚。因此平均之下还是比较有利可图。

4. 我悟了很久才发现对我而言,投资的本质是一门买卖公司的生意。既然是一门生意,买与卖之间必须是正期望值,你必须买的足够低从而确保自己经营的是一盘有利可图的生意,而不是从山顶买水运到山脚出售。

5. 投资股票,一定不可以有“成本概念”,尤其是港股美股,很多股票是一辈子回不到成本价的。我从来只关心股票组合市值的。一支股票基本面如果恶化,只要我认为它不值当前价格,或者我发现更便宜或者估值差不多但更安全的股票,即便亏损我也照样卖掉。

6. 股票投资而言,谁是让你退出的买家?这个问题即便思考一万遍也不过份。可以是机构轻仓回补,散户大妈突然的热情追捧,外国资金的突然流入,也可以是公司内生性增长令市场调升仓位比重,公司的回购,同业的并购、重组、私有化。最可怕的情况应该是,你发现所有潜在的买家都已经到齐了。谁是买家?

7. 对于投资者而言,心中要有企业价值的心,如果你计算过某只股票肯定值100元,为什么50元你却会怕它会跌至30元呢?你又怎么知道肯定会跌至30元呢?所以你经常会发现,很多看空的人貌似很牛B,但是大涨之后却发现那么牛B猜中大市下跌的人收益率却低的可怜,因为他肯定就没买在最低点,仓位也偏低。

8. 股市下跌就会抱怨手中没有余粮,股市上涨又恨自己为何不多播种,却让手中的种子越放越霉。一直学习施洛斯,即便是这位大师,前半生总是满仓操作,后半生却也常常备有现金。他的后半生,即便是受惠了美国的资产泡沫,回报率却没能比得上前半生。想了很久,这并不是全仓还是半仓的问题,问题在于锚放在哪里,有没有放对位置。

9. 老巴大多数都是在大多质疑中声以偏低的估值买了伟大的企业,没有看到老巴为了伟大支持过溢价。怎么说,老巴还是以不亏损为第一铁律。

10. “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简单来说就是叫你不要因小失大!便宜的时候就买,贵的时候就卖,不要斤斤计较那一角五分钱,要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11. 为什么格老设计的一篮子的低PE/PB总是跑赢大盘?本质是分散并相信概率,搬砖也是一样的。施洛斯在访谈中也表示过没少踩雷,钢铁、纺织企业这些雷他没少踩,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长期收益率。但是如果要集中投资,就要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深入的判断,这不是一般人愿意去干的事情。

12. 反转股的难度在于,市场上只要出现一个搞局者,所有反转的理据就已经不成立了,所以根本不存在绝对的把握。但是反过来说,它的吸引力在于,尤其是商品类的股票,只要5%的供需关系的变化,影响的就是50%商品价格的变化,500%行业股价的变化。很多人对于商品边际供需定价都无法理解,完全不在一个频道。极端例子,100个病人,刚需药供应有99份还是101份,价格何止差十倍。

13. 是否长期持有某只股票,不是价值投资者可以决定的,是市场决定的。即便是低估时买入,如果严重高估了还一直持有,不是又让自己站在低概率的一边了吗?

14. 会被终结的项目,比如开餐厅,我们投资时会倾向于计算回本期。不会被终结的项目,根本不需要计算回本期,只需要计算投资回报率,因为本就在那里,没有离去。比如你打算投资商铺,你会倾向于计算投资回报率,但租地起厂房出租,会倾向于计算回本期,因为二十年后那个厂房就不是你的了。同样是投资,但是计算方式不能一成不变。

15. 买入后不涨怎么办?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想收货只要想办法令股票不涨,再便宜也肯定会有人卖出。可要知道施老可是平均持股四年,分散下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常说,逆向,逆的是自己的心!

16. 港股没去到高估的阶段前,我更关心的是持有的个股处于盈利复苏的哪个阶段。

17. 如果一直低估却多年未见修复,很可能是你错了。市场短期内可以是错的,长期却大多是对的,所以中值的锚有没有放对,很重要。有些行业,有些公司,1PB就是它的峰值。

18. “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很多人浮亏了都喜欢拿这些道理去安慰自己。其实这个长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长,如果按2-3年计算还是亏损,不是买错了也至少是买贵了很多很多。

19. 价值投资指的是概率乘以赔率,而不是绝对正确。作为一篮子的投资,极端的情况下,组合可能是靠80%少亏和20%大赚而盈利的。

20. 投资就是要理解生意,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有些时候,我们甚至要去理解交易对手,别人为什么愿意贱卖,又为什么会去当韭菜追泡沫。

21. 投资是寻找估值持续低迷得令人厌恶的行业,而不是追求高高在上的未来之星!老巴不断强调回撤(退潮)的重要性,资深投资者都明白买胖猪也许涨幅低一些,但是回撤更少。

22. 判断价值是容易的,如何释放价值才是一个问题,有时候会要求更高的折价,因为我们都不知道何时退出。

23. 事实上,股市是一片充满未知和危险的丛林,而我们仍然是身处其中需要持续进化的生物。每个参与者都要心存敬畏,对生态系统的运行和自身在其中的定位有客观认知,必须发展出自己成系统的生存方式,这是在丛林世界中长期存活和持续发展的前提,否则,我们无法摆脱食物链的魔咒。投资鬼才格林布雷(Joel Greenblatt)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他说“买股票但不知道究竟买了什么,就如同手持火把穿过一个炸药工厂,你可能活下来,但是你仍然是个傻子”。这句话值得我们贴在桌前,每次下单前扪心自问。

24. 我持仓中总会有一些股票,他的作用就是类现金,如果实在沒有遇上机会那些类现金的股票表现也会比直接持有现金又好很多。

选股思路

1. 前提条件是必须有超大折价的PB,强劲的现金流或者非常健康的资产负债表。

2. 行业的赢家很重要,吃了几次大亏才明白,投资对象至少要在某些范围做得比同业要好才行。

3. 买入价打折,在等待估值修复的过程中分红。

4. 股价仅为净资产一半,PE仅为4倍多,公司过去几年一直业绩平稳,公司转型升级已达尾声,相信未来业绩也能够保持。

5. 我是越跌越兴奋的,只有大的波动,才可以不断把弹簧进行压缩。虽然现在股市行情不好,但是我盯上的好几只打了三折的股票,几乎都跌不动。

6. 施洛斯只追求合理的回报,他只是希望每年增长15%到20%。他的平均业绩是17%,我认为,有些人真是不亏钱心里就难受,反之,在投资上保持理智的人会做得不错。(见好就收、跌下来再买入),买破烂这种方法,注定不会流行的。而且它挺难的,难的不单是找破烂,而且还要克服两件事。一是买的时候克服赚快钱的贪婪,二是卖的时候客绝不留情。很多人买了之后,不知不觉日久生情,最后死在了和股票谈情说爱上。

7. 施老并不抗拒高市盈率与亏损的股票,也不在乎公司暂停派息的公司,只要股价显著低于净资产,他都愿意考虑。在低生产成本的特定条件下,他甚至不抗拒负债高的公司,他对企业不进行预判,更不会进行清算,在大部分情况下,他更倾向于购买那些令人厌恶,看不见光明的行业。他的规则也并非一成不变,遇上不错的成长消费股,他也愿意支付1PB甚至是1PS的价格去购买。

8. 如果有闲钱,把过去一个星期有回购股票的公司一蓝子买入,大概率可以跑赢各类指数。

9. 要求低PB是肯定的,低PE倒是不一定需要,微利甚至是亏损我也不介意,只要经营现金流强劲即可。周期性行业低PE高PB时倒是要小心。

10. 其实不止阳光纸业,持有的台泥国际、心连心化工、海隆国际、陆氏、361度宝龙地产兴达国际金达控股兴发铝业,甚至是招商银行,我采取的方式都一样,就是在不受待见的行业里,寻找能够活得好的企业。

11. 投资港股,一定要坚持1.5PB、12倍PE以上的股票尽量不碰,新股不碰,老千股不碰!低PE但是高PB的也要小心,高PE低PB的倒是可以研究一下业绩有没有反转的可能性。

12. 如果是小资金,真想很容易的,仅仅是两个业绩期就可以做到50%了。只要多翻公告,留意公司大概会发的盈喜日期,很多公司都是很容易看出会发同比盈喜的。甚至有些公司占当地的税收重,查看当地的税收公告已经知道盈利情况了。

14. 过去十几年,港股的内房股的估值,大概都是围绕着剔除重估资产的1PB的上下50%左右波动的。说完。

15. 我觉得重资产行业并不是他能把握的,变数之大肯定会超出他的想象!这些行业最好押在打不死的巨人身上,那些现金流不会断的企业。

16. 空头是拿命赌糖吃,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就光伏产业而言,资本支出没完没了,不是一个好行业,必须确保是赢家才能押。重资产行业对现金流入要求很高,现金流入不断很重要,造纸水泥再烂我也敢押,因环保改造的资本投入期已过,现金流入还债这个过程本身就能创造盈利,但是光伏实在不好判断。

17. 施洛斯很重视企业负债率,这个在他的访谈中没有说到,但是他投资的企业,高负债的印象中除了那个钢铁股,其他真的不多负债高的。

18. 我没有看好我们的股市,我只是看好我的股票。事实上,今年初开始我就很有意识地减少高杠杆的民企。国进民退,那就配置多一些国企股吧;国家社保缺钱,那就配置多一些有能力派高股息的央企;害怕封控,那就配置一些足不出户概念股;担心物价飞涨M2失控,那就配置多一些经营货币的公司。股票市场的好处是你还有选择的余地,不像经营实业,很多时候你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他沉下去。(2022-9)

19. 值得投资的公司特征:1.低市净率、2.低市盈率、3.管理层或者主要股东在买入公司股票、4.股价显著下跌、5.小市值公司、6.公司过去/未来必须有派息。

20. 我不想荐股,这样不好。你搜索一下50亿元至150亿元市值,有派息记录,15pe以下的股票,选择其实并不多,里面应该有宝藏。

学习

1. 我每天平均看100篇行业新闻,不然我时间没地方用。其实不管你是否打算投煤炭,只要打算投新能源、发电、化肥、重工行业,煤炭与各种能源都有相互替代性,也有搏奕,不能不关注的。

2. 看年报中管理层的话,里面都是各行业精英多年的经验累积,我关注的股票够杂,自然各行业也懂点皮毛了。

3. 1)《聪明的投资者》,2)巴菲特早年的《致股东的信》,3)《投资最重要的事》,4)参考股市历史估值的均值。

4. 看年报时,尝试一下一口气连续看几年的年报,会找到看故事书/笑话书的感觉,这可以勾起你的热情,不要让研究成为你的负担,这应该是很愉快的事情。招股书的风险提示几乎是必看的,里面提示的风险大概率会发生。

5. 一直没停过研究公司,甚至是部分高估的公司,因为了解商业运作是我的兴趣,只有兴趣才能持续坚持下去。

思考

1. 船停泊在港湾里非常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

2. 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罪与罚》)

3.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诗选》)

4. 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安徒生童话》)

5. 谁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好兵帅克历险记》)

6. 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7. 不要向井里吐痰,也许你还会来喝井里的水。(《静静的顿河》)

8. 天才和我们相距仅仅一步。同时代者往往不理解这一步就是千里,后代又盲目相信这千里就是一步。同时代为此而杀了天才,后代又为此而在天才面前焚香。(《侏儒的话》)

9. 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德伯家的苔丝》)

10. 你这人不太懂音乐,所以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

作者:招财进宝0008          
链接:https://xueqiu.com/1454672154/347439626          


上一篇:复利的力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
最新文章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