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05:经济周期
一个国家就是一个经济体,它的总产出就是所有劳动力的工作小时总数和每小时产出的乘积。因此,一个经济体的长期产出主要取决于像人口出生率和劳动生产率这样的基本面因素(但是也取决于社会和环境其他方面的变化)。这些因素相对而言每年的变化很小,我们只有以每十年为期观察它们,才会发现逐渐显现出的变化。因此,经济增长率长期而言是相当稳定的。
经济的潜在长期增长率相对而言保持稳定,有些人也许因此会预期,每个年度的经济增长率的表现也会持续保持稳定。可是,很多因素容易发生变化,导致经济增长率每个年度都会变化,甚至即使经济增长率的年平均水平符合长期趋势线,经济增长率水平也会年年出现差异。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产出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表示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最终被出售的总价值。国内生产总值大致等于这个国家的国民工作小时总数乘以每小时产出价值的乘积。
是国家人口总数,考察出生人口,在分别考虑,老年人口,退休人口,可以领养老金的退休人口。
另外一个决定GDP的重要因素是每小时劳动产出值,即生产率,更准确的说法是劳动生产率;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最准确的说法是全民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变化,是长期GDP增长率变化的基本决定因素。由此第一个推论是,不管人口增长率如何,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GDP就会随之加快增长,而如果生产率降低,GDP增长速度就会放缓。第二个推论是,如果生产率的增速提高,GDP的增速就会提高,而如果生产率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速就会随之放缓。这些只不过是简单的数学推导而已。
生产率的变化,就像出生率的变化一样,需要经过几十年时间,才能显现出效果。生产率提高,主要来自生产过程的进步。第一次生产率大飞跃发生在工业革命时代,大约从1760年到1830年,蒸汽动力和水力驱动的机器取代了力量十分有限的人力,大型工厂取代了效率低的小作坊和家庭生产。第二次生产率大飞跃是电力和汽车革命,发生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早期。电力取代了蒸汽动力和水力等低效的动力,汽车取代了马车等低效的运输工具。第三次生产率大飞跃发生在20世纪的后50年,电脑和其他形式的自动化控制,开始取代人脑来指挥机器进行生产。当然,第四次浪潮正在进行中,即现在的信息革命,信息获取、储存和应用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在最热门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够取得人类过去做梦都想象不到的巨大成就。
一定要记住,这几次生产率大飞跃,工业革命、电力革命、汽车革命、信息革命,都是逐渐发生的,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也不是几年之内发生的。每次生产率大飞跃都推动了GDP实现巨大增长,但是尽管如此,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一个年度GDP大幅增长或者一个年度GDP大幅下滑的情形。生产率的提升速度,往往在很多年中都持续保持稳定。因此,经济衰退或者经济复苏所形成的GDP短期周期性变动,通常不能被归因于生产率的变化。
很明显,劳动小时数和每小时劳动产出共同决定了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趋势。但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两个因素发生变化?下面是一个清单,它只列出了部分因素。
• 人口迁移。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就是一个案例。中国的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一方面增加了劳动力供应,助推中国崛起,使中国发展成为低成本制造大国,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消费阶层人数的扩大。另一个例子是从拉丁美洲到美国的移民。美国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但是,移民持续不断地从美国南部边界涌入,尽管有一部分是非法移民,但是这些移民数量的增长填补了美国因人口出生率下降而造成的劳动力供给缺口,扩大了美国的劳动力供给,提高了消费率,即最终消费占GDP的比值。
• 决定工作小时总数的因素。工作小时总数会偏离就业总人数,也肯定会偏离有兴趣工作的总人数。
(1)“劳动参与率”(workforce participation),达到适合工作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包括已就业的人数或者正在找工作的人数。
(2)失业率,即能够参与工作却没有工作可做的人数占总劳动人数的比例。失业率上升和下跌会相应引发消费者支出及企业支出的变化(因而会导致商品需求的变化,也会导致生产商品的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3)就业者人均工作小时数。它会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在商品需求低迷的时候,企业会相应缩短员工每周的工作小时数,而当商品需求高涨的时候,企业会批准员工加班(如果需求继续强劲增长,当员工加班也无法满足时,企业就会雇用更多员工,或者增加一个轮班)。
• 野心。获利的动机和对生活更美好的愿望,能够推动劳动者(自然也是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努力地工作,生产更多商品和提供更多劳务。多生产才能多赚钱,多赚钱才能多花钱。也许,你忍不住会想这些事都是顺理成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苏联的经济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体制也压制了员工做更多工作的意愿。(我亲眼看到,有些欧洲银行的员工,到了下班时间就打卡离开办公室,但是这并不是为了证明他们已经工作到下午5点,就像美国的银行员工那样,而是为了表明他们到了下班点就准时离开,因此他们没有违反每周35小时工作总时长规定的上限。)
• 教育。美国公立教育质量下滑,可能对美国劳动者的素质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减少他们未来的经济贡献,相应地,也会削弱他们创造更多收入的能力,因而美国未来可能无法支撑更多的消费。这些负面的趋势,可能会抵消移民涌入美国的正面效果。
•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导致一批新企业诞生,但是也导致一批老企业灭亡。科技创新创造了一些新工作,也消灭了一些老工作。概括来说,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超级案例,体现了经济进化的达尔文特征:科技创新创造出赢家和输家。新技术取代了人力和旧技术,但是这些新技术绝对不是从此“安全无忧”了,因为将来会由更新更好的技术来取代,或者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颠覆。科技就是周期模式的缩影:上升与下跌,生存与死亡……再生。
• 自动化。用机器代替人类劳动的能力,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因素。一方面,我们可以把自动化看作强化经济周期的添加剂,因为自动化提高了生产率,或者每小时劳动的产出数量。例如,农业机械化,可以用更少的农场工人生产出更多的食品,而成本却比以前低得多。但是另一方面,自动化减少了用于生产的劳动小时总数。现在我们会看到,那些30年前有上百名员工的工厂,现在只要几名工人就够了。这样正负效应抵消后,自动化对GDP的净效应也许是中性的,也许是正效应的,但是,自动化有能力消灭工作,所以自动化也许会有减少就业的影响,相应地也会减少人们的收入,下一步就会降低人们的消费水平。
• 全球化。很多国家融入全球经济,也许会增加全球经济的产出,部分因为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好处,但也许不会增加全球经济的产出,因为全球经济整体而言是一个零和游戏(甚至是负和游戏)。但是很明显,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差别很大(在每个国家内部也创造出赢家和输家)。就像我前面所举的中国的例子。正是工厂劳动力数量大幅增加,推动了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且在过去30年持续保持高增长,让中国成为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大国。但是同样的趋势导致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而这些商品如果不从中国进口,也可以在本国国内生产。因为有了大量进口,进口国相应地减少了国内生产,从而影响了本国GDP。美国如果不从中国大量进口,而选择在美国国内由自己生产,那么也许美国的GDP会更高。不过,我们也必须同时把从中国大量进口低价商品对美国的好处考虑进来,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估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整体影响。
~~~
短期经济周期
我前面说过,经济预测人士以及购买他们预测报告的人,紧紧地盯着未来一年或者两年的经济增长率,换句话说,他们非常关注在短期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所展现出来的增长率以及增长持续的时间,他们也同样非常关注,在短期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是否会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如果会,它就会被定义为一波衰退。这些现象其实都代表着,经济走势围绕长期向上趋势发生短期的上下波动。既然决定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变化的基本因素,一个季度之间或者一年之间的变化极小,那么我们何必要关注经济增长的短期变化?为什么短期经济增长还会发生变化偏离其长期趋势?为什么美国经济不是每年都保持2%的长期平均增速稳定地增长?
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可以给大家介绍本书的三大主角:心理、情绪、决策过程。人口出生率和生产率经常被看作独立变量,甚至是像物理学上的力学变量。人口出生率取决于生育率,而影响生育的因素以及生育率本身长期而言非常稳定。与人口出生率类似,生产变化率,即每单位劳动产出的变化速度,一般被认为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技术传播。换句话说,尽管经济体是由人构成的,大家却并不认为经济增长水平高度反映了人本身的变化。
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尽管长期趋势决定了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但每年GDP实际增长率并不会完全听从长期趋势的指令,相对而言它会出现变化,偏离长期趋势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的参与。
人口出生率也许决定了工作小时总数的长期趋势,但是其他因素会导致工作小时数在短期内出现变化。工作意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候,经济情况不是鼓励而是阻碍人们去找工作,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有时候,世界性大事件会改变消费水平。
最明显的例子是,世界性大事件能够造成大恐慌,从而阻碍经济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以及金融机构纷纷崩溃,并在雷曼兄弟公司2008年9月宣布破产的时候达到最高潮,这阻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阻碍了投资人提供资本,阻碍了公司建造工厂和扩充劳动力。甚至那些一切如常的人也会削减消费和投资支出,尽管他们并没有在危机中失去工作,没有因为贷款逾期而让银行提前收回住房,也没有看到自己的投资组合市值大跌,但是由于他们的内心极度恐惧,他们照样会削减消费和投资。这很快影响了整个美国经济,结果出现严重衰退,从2007年12月开始,一直持续到2009年6月。
如果劳动力就业数量以及他们的收入相对保持稳定,那么我们也许会预期他们的收入被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会相对保持稳定。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消费水平的波动幅度大大超过了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波动,这是因为我们称之为“边际消费倾向”因素的变动,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1美元的收入中会有多少钱被拿去消费,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所以消费会独立于收入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即使收入变化不大,消费也会变化很大。
劳动者拿出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消费,可能因为以下原因:
• 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令人高兴的好消息;
• 他们相信选举结果预示着经济增长会更强劲,收入会更高,税收会更低;
• 消费信贷变得更容易获得;
• 资产升值让他们觉得自己更加富有;
• 本国球队赢了世界杯。
上述因素中的第四个因素资产升值,让他们觉得自己更加富有,也被称为“财富效应”,因而特别值得我们注意。这些资产持有人,首先,他们基本上不可能卖出他们手上的股票或者房子换成现金,只为了消费更多;其次,他们应该也明白,股价上涨、房价上涨都是浮云,因为这些资产市场价格上涨,只是账面上的浮盈,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这并不是转变消费模式大把花钱的好理由。但是事实摆在那里,股价上涨,房价上涨,手上这些资产升值了,人们就会花更多钱,消费更多。这种现象表明心理会影响行为,行为会影响经济,从而导致经济短期出现变化。
其中有一点特别重要,经济增长预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自我实现。人们(和企业)如果相信未来经济增长会很好,就会消费更多,投资更多……消费增长了,投资增长了,未来经济自然就会增长得更快。反过来也是如此。我个人相信,很多公司得出的结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大衰退之后,肯定不会出现一波V形反转,尽管前面几波衰退之后都出现了一波V形反转,但是这次不一样。有了这样的预期,他们自然不愿意扩建工厂,也不愿意扩招员工,由此导致美国经济复苏相当温和,只是逐渐缓慢地复苏。美国尚且如此,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就更加乏力了。结果是你想什么,就会做什么,你做什么,最终就会得到什么,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预言往往会自我实现。
短期GDP变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它和存货有关。企业也许过高地估计了它们的产品在未来某季度或某年度的需求,因此它们大幅度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导致产量大大超过它们能够销售出去的数量。或者它们保持生产规模稳定不变,却意外碰到需求疲软。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产量超过销量,产品卖不出去自然会导致存货增加。而存货积压过多,反过来会导致厂商在后续几个季度或者年度内调低生产规模,直到存货恢复到它们所期望的合理水平。正是这种方式,存货增加和存货减少,经常导致经济产出短期上涨或下跌。
以上讲的少数几个案例就可以说明,这些因素能够导致一个经济体在某季度或者某年度的产出总值发生变化,偏离按照人口出生率和生产率水平推算出来的、本来可以达到的长期潜在的产出水平。这种结果表明,这些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的因素本质上并不稳定可靠,并不像物理学的力学变量那样稳定不变。这些影响因素很多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因此它们和人类行为一样,无法确定,也无法预测。
~~~
写到这里,我想多说几句,谈谈经济预测。很多投资人都是根据经济预测来提前决定如何采取行动,而这些经济预测要么是他们自己做的预测,要么是他们从经济学家、银行、媒体那里得到的预测。不过,我怀疑这些预测包含的信息可能根本没有价值,也不会帮助他们取得投资成功。(对此更加详细的讨论,请看我的上一本书《投资最重要的事》第14章。)
对经济预测这个话题,我的看法是经济预测对于投资来说基本无用。我的依据是:
• 做投资,要达到一般业绩水平,即市场上所有投资人的平均业绩水平,或者市场基准业绩水平,非常容易,买指数基金或者照着指数做投资就行了。
• 既然要达到平均业绩水平非常容易,真正成功的投资,就必须跑赢其他投资人,跑赢市场平均业绩水平。因此,投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基于相对业绩表现来进行衡量的。
• 只预测到了即将发生的事情,并不足以保证你能获得卓越的相对业绩。这是因为如果都持有同样的看法,每个人的看法就都是对的,每个人都采取相同的投资行动,就会获得相同的投资业绩,那么你也就不可能业绩高人一筹了。因此,只预测正确并不能确保投资成功,你必须比其他投资人预测得更加准确,才能确保你的投资更加成功。
• 同样的道理,你并非一定要完全正确才能获得投资成功:你只要错得比其他投资人更少就行了。
• 投资成功并不是来自拥有一个正确的预测,而是来自拥有一个超越大众的卓越预测。你能够卓越地预测吗?
大多数经济预测,都是根据当前水平结合长期趋势来进行推断的。经济通常不会大幅偏离当前水平和长期趋势,所以这种推断出来的预测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推断型的预测很简单,而且是共享的,已经反映在市场给予资产的价格上了,因此并不能为你带来卓越的投资业绩,甚至即使后来事实证明你的预测是对的。这正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的那样:
所有这些人,看到的是同样的数据,读到的是同样的资料,他们的预测虽然比较正确,但是几乎从来没什么大用。
最具有潜在价值的预测,是那些能够正确地预测到经济增长偏离长期趋势和近期水平的预测。预测者如果做出的预测和大家不一致——并不是基于当前水平和长期趋势的简单推论,而且事实证明他的预测是正确的,那么结果肯定会出人意料,会让其他市场参与者大吃一惊。于是大家纷纷手忙脚乱地调整持仓,以应对这种出乎意料的变化。结果,正确预测到这一点的人因为提前布局而大赚一笔,业绩领先。这里只有一个问题:大幅偏离长期趋势这样的事,第一不会经常发生,第二人们很难准确地预测到,所以大多数非传统型预测和非推断型预测的结果都是不正确的。因此,任何人如果只是基于这种让人意外的预测来做投资,往往就可能达不到市场的平均水平。
因此我认为,经济预测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 大多数经济预测只是简单的推断。这些简单的推断经常是正确的,但是人人都会这样预测,人人都正确,因此根本没有价值。
• 非传统预测。预测经济增长未来一年或两年会大幅偏离长期趋势,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它肯定会非常有价值,但是这种预测往往都不正确。因此大多数偏离长期趋势的预测都是不正确的,也就没有价值了。
• 预测经济增长会大幅偏离长期趋势的极少数预测。结果表明这类预测是正确的,它们自然很有价值。这些人也会因为眼光独到而受到大家的膜拜,但是人们很难提前知道,哪个预测会是真正正确且有价值的预测。这是因为非传统预测大多数都是不正确的,所以整体来看这类预测的平均成功率很低。非传统预测总体而言不可能是有价值的。偶尔有几个预测者,因为一次令人震惊的正确预测而声名鹊起,但是这只是一次例外,回顾他们过去做出的大多数预测,预测结果其实并不准确,也不值得其他人追随。
总体来看,上面所述关于经济预测的三个可能性都不是非常令人鼓舞。因此,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所说的那句话十分精辟:“我们会看到两类预测者:一类预测者根本不知道,另一类预测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长期经济周期的长期变化极难预测,而且这种长期预测的正确性也极难评估。对短期经济周期的上行和下行趋势,一个人要持续做到比其他人预测得更好,也是极其困难的。按照经济预测采取行动,听起来特别诱惑人,尤其是如果这种经济预测是正确的,那么从理论上讲人们能获得很高的回报。但是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而且持续做出正确的预测,难度极大,我们千万不要低估持续正确预测的难度。
人们非常努力地想要预测经济增长率的年度变化,然后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获得潜在投资盈利。平均而言,投资人的预测在大多数时候都接近于真实水平。但是极少有人能够持续做到预测正确;只有少数人的预测能够比其他人做得好得多;只有少数人能够正确地预测经济增长大幅偏离长期趋势。
~~~
我经常发现,这真的很神奇,每当我写到结尾,打算进行总结的时候,一个完美的案例就会从现实生活中跳出来,或者从我读到的东西中跳出来。这次还是如此神奇,就在我要完成这一章初稿的那天,一个完美的案例从我读的报纸上跳出来了。2016年6月23日,新闻报道了英国脱欧的公投结果,大多数人投票赞成英国脱离欧盟。
这个公投结果大家普遍都没有预料到:在公投之前,英镑和伦敦股市持续走强,就连伦敦的博彩公司所开出的赔率也倾向于英国脱欧公投不会通过。你看,所谓的专业预测也不过如此。
英国决定脱欧,可能后果很严重,包括经济上、社会上、政治上,对英国的影响会很大,对欧盟的影响也会很大,对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对消费者、投资人、企业界人士的心理也会有负面冲击,从而导致近期经济增长放缓。这样的结果也会增加贸易障碍,降低全球经济效率。
此外,英国脱离欧盟这个事件,以及其可能引发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寻求脱离英国的影响,将会改变直接相关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态势,也可能会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从现在起再过50年,可能都会有人指责这个事件改变了世界经济中大部分国家的增长轨迹,因此它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轨迹,导致世界经济的长周期突然出现转变。
如果英国脱欧公投是另外一个结果,那么未来几年的经济环境会有相当大的不同,也就是说,英国脱离欧盟,导致英国的经济长周期转变了发展方向。这是非常有可能的。我们只是不能确定,英国脱离欧盟会如何影响英国的经济长周期,影响程度有多大,以及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连锁影响会如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